订阅邮件
快捷导航

【创业与心理学】公共拖鞋效应

[复制链接]
查看: 2079|回复: 0
发表于 2013-5-17 11: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天下互动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春节长假,带着家人找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休息。在恬静温馨的酒店,天天带着孩子去游泳池玩上半天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 z8 S8 q2 D1 r  几次三番下来,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N! O! A) r2 K* H% S. P
  从泳池爬上来时,人们都是先找寻自己穿来的拖鞋;假如发现找不到了,绝大多数人就随意穿上一双,一走了之。% E2 l& Y) ]% E7 g
  与之相反,总有一些人从泳池爬上来时大呼小叫:哎呀,我的拖鞋呢?多番寻找之下,无果,最终只好请服务员再另行取一双拖鞋。; z! Z7 p2 A. {) t# \4 l% ~6 A
  天天被折腾这么多次,服务员自然不懂有好脸色;而泳客也非常不兴奋:谁这么没有素质,乱穿别人的拖鞋……
, w# ?0 |  ?" ~  当午饭时刻众人散去之际,总有几多拖鞋扔在一旁,孤零零地无人认领。; s/ E5 L  I: I, {& k6 E( k
  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从表象上看,不遵守规则的人,总有拖鞋穿;而遵守规则的人,往往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我们姑且叫它“公共拖鞋”现象。% g% ]" {& L* c3 |3 Z
  怎么会这样?毕竟为什么?5 ]2 |6 z* `5 Z! K
  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打抱不平。其实,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前提:* h7 a6 L5 U; O
  酒店的游泳池本质上是一个公共场所,酒店提供拖鞋的初衷是:保证每个人都有拖鞋穿,而不是保证每个人都有专属的拖鞋穿。; j  C) w/ [0 F
  那些“较真”的人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整洁放在更衣箱内的那一双双拖鞋,其本质上就是“公共属性”的拖鞋。只不过今天放在了007号更衣箱,明天放在108号更衣箱。
# v+ q. B- s; R! \. O$ p  所以,那些找不到拖鞋就随意穿上一走了之的人,他们无意之间的“容错”(或者说“不计较”),暗合了酒店提供拖鞋的初衷;而那些较真的人,将“专属”性质无限放大,而忽略了拖鞋的公共属性,所以才会吃亏,而且不招待见。
1 \; t- N: s* y  为此,我们将“在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环境中,容错性强弱对个体的存活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称为“公共拖鞋”效应。2 @6 Z0 _* j/ P7 Y* V' F" E
  “公共拖鞋”效应不仅局限在泳池周边,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
' p% K# Q- s. H7 N! ^+ M) |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互为“公共拖鞋”和“更衣箱”的角色。上周和大学寝室伙伴聚会,他们就是你111号更衣箱的拖鞋;这周和公司同事吃饭,他们就是你168号更衣箱的拖鞋;下周和杭州过来的网友见面,他们就是你258号更衣箱的拖鞋。反之亦然,你也是他们在888号更衣箱中的一双拖鞋。
, z# v" A, z# }4 J9 ~2 h  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属性都是开放的。你的容错性(也可以称为“包容性”)越强,与不同类型的人群(俗称的“三教九流”)交往就越多,社交网络就越开放。于是你就发现自己可以穿的“拖鞋”到处都是,再不懂有“光脚找鞋”的尴尬。& y3 I# n0 G9 z! Z8 V: ^
  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结构,人际关系中的“公共拖鞋”型个体会更受到博弈对手的欢迎。
$ D7 N1 \. X+ ~( Q1 l% T: n2 Y  来看个例子:
( R' {: r2 T' D% Y2 r# V' `  A和B,A和C都是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假如没有学过博弈,可以将博弈简朴理解为“交易”。)
9 n* V- `# S1 a/ }  B对A的容错性70分,而C对A的容错性为90分,而A对B和C的容错性都是100分。(满分100分). L7 n; X' m9 P0 V
  每博弈一次,A就要牺牲自己的30%差异性来包容B;同样的,A只需牺牲自己的10%差异性来包容C。$ y8 p/ ~, ~' |1 C0 y
  博弈次数越多,相比之下,A就要牺牲越多自己的差异性来包容B(每次牺牲30%,剩余差异性的就是70%的N次方)。久而久之,A和B之间的差异性就越来越小(10次交易之后,0.7的10次方约等于0.02825,即差异性不到3%)。而差异越小,双方继承下一次博弈(或者称为“交易”)的动力就越小,长久以往,多次博弈就会不复存在。
) }( \- q0 M8 d0 r  既然能够预见到这种情况,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假如某一方容错性小,从博弈对手角度来看,其自身的发展和选择就会受限,就可能有更多的潜在损失,因此也就不愿意和容错性小的一方进行交易和往来。久而久之,容错性小的一方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慢慢被疏远和孤立,最终导致社交障碍。4 K2 d7 v" d) A% u  `& L2 r% `
  怎么把自己的容错性变大些?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和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聊天。他说,最受欢迎的小朋友是这样交朋友的:
  I3 w& y) ?" J+ N. d( _) d3 V  1.我和你好,我也要和她(他)好;2.假如你愿意我和她(他)好,那我就对你更好!
维卡官网:www.onelife.e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18-2020  One生态中文学习网  Powered by©onelife     豫ICP备12023128号 豫公网安备41010302002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