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
快捷导航

农村高贫困生心理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1912|回复: 6
发表于 2012-9-19 23: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天下互动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目前,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逐步和“全球化”接轨,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日益增多人才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教育,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现状的问题关注日益突出,特别是高中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贫困生客观上存在着读书道路上的经济困难、但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能正确面对生活现状,热爱生活,有明确的生活,学习目标和追求,勇敢面对现实。面对如此多的贫困生和贫困生在学校表现出的积极心理状况,社会及学校都非常重视,认识到其积极心理开发和利用的巨大作用,遂抽调骨干教师,展开对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p>本次调查选取武汉新洲区第四中学2001级高中一年级1034新生中的500名贫困生为研究对象.说明:武汉市新洲区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农业区,该区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东西部不平衡的基本格局;该区东部地区地处大别山系余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和地域因素的影响,该区东部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该区第四中学招生以东部地区为生源。在校贫困生比例较大,选择该校学生作为被试应具代表性。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课题组为了避免造成对个别贫困生心理伤害,依据MHT学生团体测试量表,对2001级高中一年级1034全体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调查小组提取其中500名贫困生材料作研究对象,单独造册进行分析.相关贫困
生积极心理特征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见下表:
一、农村高中贫困生积极心理特征概况
统计结果表明:有明确学习目的的贫困生有391人,约占78.1%。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正确有355人,约占71.2%。通过一年级几次大型考试显示:学习成绩进步较快有254人,约占55%,可见在贫困生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受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对待学习生活很乐观,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在学习生活中,具有正常交往能力有408人,约占81.6%,他们都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在高中生的层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贫困生在社会和学校环境中交往中,大多数同学能以礼待人,胸怀宽广,互相尊重。
二、农村高中贫困生积极心理的状况成因分析
造成农村高中贫困生积极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家长因素
进入高中,绝大数的贫困家庭的家长意识到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困难的状况,为子女造福,只有通过子女的读书,踏入大学校门,也有的家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子女将来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来改变困难的局面,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吃苦是福,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在学习中勤学苦练。据调查表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奋发进取“,持这种观点的家长高达95.2%这体现了困难农民对子女的期盼和希望,是农村的贫困生在校遵纪守规,勤奋好学的一种动力。

另外,贫困生中的父母绝大多数是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的那种吃苦精神。那种勤俭持家佳品,在其子女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同学们每每想起自己能在高中学习,是父母通过千辛万苦奋斗的结果。他们非常珍惜,这些也是贫困生的源动力。
2.社会环境因素
正处在世纪之初的高中贫困生,随着知识的积累,面对他们周围的社会现象,有不少学生能正确面对。近年来,不少影视,书刊宣传贫困生的感人事迹感染力下,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认识到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遇到艰难险阻、不退缩,在逆镜中不气馁。排除一切干扰的毅力,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不断地前进。笔者从我校15个班当中,现就高二(13)班30名贫困生作了调查,他们能够健康地成   长,有8名主要来自于教师,有9名来自于父母,有11名来自社会,有2名来自于他人。可见,社会健康的东西,良好的外界环境,能促使贫困学生进步。
不健康的影视、书刊、电子游戏对高中的学生有一定影响,不少学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焦虑紧张。当然这样影响是负面的,但对于贫困生来说侵蚀要少些。一者是他们长期接受家庭传统教育的熏陶,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识别能力;二者是他们没有太多的金钱用于这种消费.我们学校也有少许学生去街上上网,但他们中的贫困生极少,当然,绝大多贫困生数能拒绝上网,但还有极个别贫困生上网,因此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重视。
贫困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在校比较艰苦,甚至学杂费很难交齐,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会各界应该引起重视,给予帮助,给予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的温暖,这样他们成才之后将会为社会作贡献。
3.学校教育因素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国家对大学生实施贫困贷款及其他各项优惠政策.愿意读书的农家子弟渐渐增多,这对农民投资子女教育是一种刺激;目前处于国家加大对教育投资和改革力度有利于学校教育,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教育,尤其是班集体教育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影响是很大的,他们能够得到关心,爱护,理解,他们把学校班集体看成是扩展了的大家庭,大家和谐相处,但是,贫困生和有钱的学生相比。心理承受的压力就相当大,情绪易于波动。良好的校风和优良的班风也是影响贫困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因素。这里举一个例子:现高二(7)班一名父母双亡的贫困生。学校老师和全班同学自愿帮助,解决了学习上的经济困难。全班同学的行为,激励着他,全班同学也从中受到教育,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学校、班集体、同学之间三方面因素对贫困生和谐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因为他们从成长到现在,在学校生活时间最长,和同学交往最多,受老师的感染最深。只要学校各方面对贫困生加以爱护,帮助,交给他们解决自我困惑和认识社会的钥匙,才能促其自立、自强。因此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特别是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重要途径。
三、农村高中贫困生积极心理开发利用
1.农村高中贫困生积极心理开发利用的意义
农村高中贫困生积极心理因素较多,有其进步性和积极性.教育工作者应因势利导,使之促进农村高中贫学生学习进步,培养心理健康,发展全面,素质过硬的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是我们的研究的目的所在.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从多角度,深层次去分析学生积极因素的形成原因与发展前景,从一个侧面来讲有利于学校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能减少高中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农村高中贫困生中绝大多数知道上高中不是来摆阔的,也不是来显富的,而是来接受教育,使自己在身心各个方面得到锤炼,使之成为有用人才,他们不因为自己家境贫寒而偶感自卑,而是发奋读书,例如在2001年三(9)班徐万松同学家庭相当困难,其父抱病长期吃药,加上他们又是扩招到四中来的,但他学习干劲足、进步快,三年奋斗为一日,他在2001年以643分高考成绩,最后被郑州一军事院校录取,这些都反映出贫困生有一种顽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呼吁学校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关注和帮助使他们感到社会学校的温暖,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用其先进事例来教育所有同学,促进和影响其他的同学,使贫困生的这种消积因素变为发奋向上的积极因素。
2.农村高中贫困生积极心理培养途经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个时代的概念.培养贫困生积极健康心理,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目标。高中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需要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加以解决,要努力为贫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对于贫困生的“闪光点”如:勇于面对学习上的经济困难,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家长和老师要着力培养和引导,坚持以鼓励评价为主,从而激励贫困生共同进步,使他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农村贫困生的积极心理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的重视和引导:1.教师应重视学习适应性指导,改进教法,,培养其学习兴趣,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促进学生相互影响,共同提高.2.加强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重视用情感去激励学生内省自己,通过学生内省自己,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把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3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高一年级.若在高一年级就能充分发挥贫困生的积极心理的优势,那么,贫困生在校发展将会事半功倍.
关注每个贫困生的心理特征是教师和家长的职责,在这个群体中发扬他们的积极向上的优点,这对于学校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有很重要的意义。努力探求适合贫困生地区教学模式,引导贫困生健康发展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方面。同时需要社会各级力量加以重视,促进农村的学生全面发展
维卡官网:www.onelife.eu
发表于 2012-9-24 17: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真有道理啊!
维卡官网:www.onelife.eu
发表于 2012-9-24 17: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知道了,也已经分享给我的朋友们了  
维卡官网:www.onelife.eu
发表于 2012-9-24 17: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维卡官网:www.onelife.eu
发表于 2012-9-24 17: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维卡官网:www.onelife.eu
发表于 2012-11-9 12: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好站长、好楼主,就没有好网站,支持楼主!
维卡官网:www.onelife.eu
发表于 2012-11-9 12: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起来了 哈哈 刚才迷了会  
维卡官网:www.onelife.e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18-2020  One生态中文学习网  Powered by©onelife     豫ICP备12023128号 豫公网安备41010302002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