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天下互动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在紫禁城西华门外有一座掩映在高墙内的寺院——福佑寺。
您可别小瞧这座福佑,它可是颇具来历。它不仅是北京紫禁城的八庙之一,而且还与清朝的康熙皇帝有过一段不解之缘——这里曾是他幼年“避痘”的处所。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皇帝能够成为一代君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出过痘。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在临终前,本想立皇次子福全为太子,而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则坚持立皇三子玄烨。顺治就去征求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很快帮助顺治定了储君的人选,选皇三子玄烨做接班人。理由是玄烨已经出过“痘”,他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
“痘”实际就是天花,中医也叫“痘疹”,是一种恶性的传染病,现在医学发达了我们可以通过培种疫苗的办法来抵御这种疾病。但是在三百多年前的清朝,“痘疹”是一种不治之症,人一旦的了“痘疹”等待的只有死亡,因此当时人人谈“痘”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在清朝建立初期即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是我国北方爆发“痘疹”的一次历史高峰。那一时期“痘疹”的流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包括诸多王公贵族甚至皇帝,都不能幸免。人们对付这种疾病当时比较流行的方法就是躲避,叫做“避痘”。在清朝入关之前,盛京城外的天宁寺,就曾是皇家躲避“痘疹”的一个重要场所,据史料记载清圣祖皇太极就曾经在这里躲避过“痘疹”。
清朝入关后,“痘疹”流行日甚。于是皇家依然采取了“避痘”的办法。康熙皇帝刚出生不久,为了“避痘”就被送到紫禁城西华门外的一处府第由他的保姆抚养,这处府第就是后来的福佑寺。康熙皇帝一直居住于此,直到他染上“痘疹”并被治愈后才搬回宫中与父母团聚。这段历史不仅在福佑寺大殿里陈设的<御制文集》中有详细记载。而且在康熙幼小的心灵里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直到晚年时他还曾多次与身边的王公大臣说,“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抱歉之处”。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将父亲康熙皇帝幼年“避痘”处改建成寺庙,名曰福佑寺。在福佑寺正殿内供奉着写有“圣祖仁皇大成功德佛”九字神牌,神牌东面设有书案,上面陈设有《御制文集》,神牌西面设有御用宝座。福佑寺建成后,后人还传说她曾被用作清朝皇帝祭祀雨神的场所,于是又有人称它为雨神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