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天下互动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唱吧的爆红堪称丝连续创业者的逆袭;但需要注意的是,陈华还没有成功过,不论酷讯,还是唱吧;建议陈华找到当年酷讯失败的真正原因,不要简单归结于当年年轻没经验,不然唱吧也会在从好产品到好公司的路上摔跤。陈华是个好产品经理,但是不是好CEO还需要验证互联网行业里昙花一现的好产品多了去了。
4 w2 K7 Z7 F0 N% U% v v 我说这些绝对不是和陈华过不去,相反,我很佩服他的创业精神,如此乌鸦嘴是希望他在连续创业的路上能够有所成。如陈华一样,互联网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的CEO们都是有过不止一次创业(以及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他们的名片上永远都是Founder虽然公司名字总变。他们嘴里总是冒出最新的概念,做的事情和产品总是在与硅谷同步,他们每天都在为腾讯忽然出现而忧心忡忡,他们过去的履历完整(不错的职业和创业经历,有经验有积累),目前有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明星团队,以及一款看起来不错的明星产品, VC们也很青睐他们(因为他们失败过,而且之前所有的错误已经被上一家VC买过单,投他们的赢面要高于初次创业者,所以他们很容易融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很多人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
" ?# P% Z5 v+ v4 X8 y 屡创屡败屡创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与鼓励,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你真的放心将钱投给有“习惯性流产”特质的创业者吗?
( w7 ?$ k% N0 B7 L( o6 u! [ 先别急着说是或不是,理性点,想想。4 F; R8 E" l: M2 K
先说说连续创业者8 q: s; }& C) c2 Y$ d
目前我们看到的连续创业者基本上是3大类:
/ U8 F0 |" t' U& n. Y! f+ |7 n 1、某个成功企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参与创办的企业获得阶段性胜利(比如IPO)后,再度创业,他要么是对创业这事儿真的有瘾,要么希望通过成功主导一次创业,来更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想法;: k% {) r5 ?3 D3 l4 y& t# B
2、创业不止一次,但之前的经历都是失败,他们希望这一次有逆袭的机会;
" ^4 y( i, M4 q 3、创立的公司进入良性发展、或被大企业收购,但创业者不愿做以“积累”为主的经营工作、不愿转化成职业经理人,又开始重新折腾。
3 ?/ z5 @5 ]& B 这三类中都有成功的案例,比如第一类里的汉庭CEO季琦(参与和主导创办了3个上市公司携程、如家、汉庭),第二类里的巨人董事长史玉柱(巨人失败后,东山再起做了脑白金,以及巨人游戏),第三类里的周鸿(卖掉了一手创办的3721后,又创办了360并上市),人人网CEO陈一舟(卖掉了ChinaRen后,又创立人人网带上市)。
8 t; D1 b3 e8 r& Q0 \ 这些成功的案例其实都只是各自类别里的小概率事件,总体来说,对第一、第三两类连续创业者的前景,我谨慎看多,而对第二类连续创业者,我谨慎看空。6 o L5 a/ |) r
为什么?
$ P% J \4 \. v7 p2 b4 T 第一类连续创业者,他们上一次的创业成功过。虽然他们有可能只是参与(创始),但他们亲身完整经历了一个企业从初创到成功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人脉、资源、团队、经验、感觉,当然更多的是自信心。这些因素对一个创业者的成功来说极为重要。
' w. ?! {3 Y( Q9 n 我谨慎看多,而不是完全看多的的原因是他们面临如下挑战:1、有了上一次成功的光环,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活富足,他们是否有当年的动力和赌性,是否还有创业者的初心,如今一切归零能否有足够的心态来适应,这是非常关键的;2、上一次创业成功的经历里,他们也许更多的是主管某一领域,如今单飞,要面临的是独自当家后的所有问题一个人扛,他们是否具备真正控盘,领导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的能力,或者能否在短时间内能够补充相应能力;3、上一次成功的机遇和成功要素是否完全具备或者能复制,也是这一类连续创业者需要思考的,要找到像第一次那么美妙的战场并且胜利是一大挑战。/ o) b# d( H% T
对第三类连续创业者的谨慎看多,是因为他们当初能把公司带上轨道、甚至卖出公司的事实说明:他们是一群聪明的、能发现好机会、而且能将这机会初步实现出价值的人;但同时,他们放弃公司的决定也说明:他们在实践自己想法与理想之时,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执着与坚定,他们会相机而动、相机而卖。可能有的人会称这为“投机”,笔者倒不一定这么认为,因为创业本质上也是生意,只要价格合适,创业者有权利决定在什么时候将公司做成一笔交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真正做成大公司的人,都是有点“拙劲”、会持续扩充公司护城河、会为自己的想法咬牙坚持不管是在低谷困难、还是高潮诱惑之时,都能想方设法做下去的创业者。7 {2 g0 r3 Y$ V+ c! M
所以这类连续创业者,我看多他们能发现机会、做出被收购的价值,但能否真的持续创造价值,做出一个独立上市公司出来,我看未必。: p8 ]& m$ S3 O
大旗网董事长王定标就是这样的人。1999年,王定标离开戴尔华东区营销经理的职位,参与到好耶技术公司的创业中去。2002年,王定标从好耶离职。离职的原因据他后来说,是因为当时好耶已开始实现单月赢利,他却觉得老在重复做一件事,没劲,他更愿意享受前期阶段性的事情,所以离开,然后在一年之内做了三个创业项目。事实上,这几个项目都在不停断型中,甚至,王定标后来还为拷贝而拷贝了Facebook其实他后来也承认,完全没有分析与研究中国学生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只是觉得这是个机会、想模仿……据说,他连续创业6次得到了IDG的5次投资,每次他都能扑捉市场机会并立即跟进,但他除了目前正在经营的大旗网外,其他几个都像猴子掰苞谷一样被扔了。而据了解,大旗网现在又面临着转型问题。/ I) I8 M* }% x1 e4 I" W" c
以“硅谷同步助手”著称的王兴,也是第三类。从开始做中国版的Facebook校内网,到中国版的推特海内、饭否,一直到中国版的Groupon美团网。在美团之前,王兴每次都是最先发现机会,又很快卖掉或放弃,但愿这最近一次的美团不是如此结局,但愿他能坚守到美团成为一个独立的上市公司。7 @% U- s! G& B2 t- i V9 z" L
那最后来说下我为什么谨慎看空第二类连续创业者。; T9 j3 [: h+ z8 ^) j9 w5 f6 b
因为这一类连续创业者本质是连续失败者,他们的特点是能够发现机会,也能一开始做出一个好产品,或者探索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但他们的问题在于,很难依托这个好产品和这个好的商业模式建设一个好公司,要么是处理不好与资本的关系,要么管理不了快速成长的团队,要么把握不好公司发展的节奏,要么不能够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他们甚至都来不及做出被收购的价值,公司就散架了。2 z# k6 |; \, ^6 \; b }- K7 C
这类连续失败者,回顾起来,很多时候是败在同一个地方。就像刘翔,两届奥运会,每次都输在那个脆弱的脚后跟儿上。
* }$ Y Q. K ]/ F/ o$ b% g 好产品不是壁垒,好运营才是
`- R3 ?0 N* R6 u) J3 a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里,任何一款好产品或者好的商业模式出现,马上就会有无数个模仿者出现,而且腾讯这样的大家伙们都有随时挤进来的可能。而且市场瞬息万变,用户的需求也是动态调整,在这样的环境下好运营比好产品要重要得多了,好产品不是壁垒,好运营才是,很多时候失败都是失败在运营上了。
0 C1 F6 l! c7 m8 q: p% f 我观察,第二、三类连续创业者之所以连续创业、或者说连续失败,在于他们没法从价值发现者提升转型为价值持续创造者;他们能灵感一现地抓住很多机会,但却不能死扛到底。不能转型、不能死扛这两个,是他们的阿喀琉斯之踵。, T( ?1 {; Y( B% K- J
张朝阳是一个价值发现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的正面例子。张朝阳1996年回国创业,到了1998年2月推出搜狐,这中间的艰辛何止15个月的黑暗前传,12年下来绝对是苦忍的历程:长期没有盈利模式持续亏损,流血上市后股价跌到1美金以下,承受多年门户老二的封号,今天又被微信和微博打了2记耳光。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张朝阳,从当年顶着海归先锋的光环、不谙本土的争议,好歹把搜狐做成了一家长期生存、独立发展、活得还不错的公司:
$ y2 O, `' E- x- \* J% R 1、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变化中没有掉队,搜狐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地位还处于行业第一线;
7 I# ^& M7 L' T) F% h/ \9 k% G8 D' i6 r 2、矩阵式业务结构也许在将来搜狐系会有5家上市公司(搜狐、畅游、搜狗、搜狐视频、焦点网);1 M4 A3 v* g! ` f; V6 \) E& i' ^
3、让搜狐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黄埔军校(古永锵的优酷,李善友的酷6,龚宇的奇艺等)。 |# _; _. [; C; u2 j
陈一舟也是,他在经历过ChinaRren及之后的一次不成功的创业后,在尝试了2005到2008年互联网领域所有的商业模式后,他用从王兴手里买下的校内网作为主体进行增值,打造了市值十多亿美元的人人网。 |
|